2023年5月4日至6日,welcome欢迎光临威尼斯公司师生前往位于河南省南阳市的牧原集团,开展“信息智能促产业发展,齐心协力筑乡村振兴”主题思政实践课程。本次活动由学院2022级本科2班班主任王振富带队,2019级本科生陈正男担任助教,共有21名2022级本科生同学参与。
智能创新篇——自动化提生产效率,智能化促产业变革
5月4日下午,实践团来到了牧原智能科技馆。在这里,讲解员为大家详细介绍了整个养殖流程。在优化养殖流程的过程中,牧原集团积极创新,设计开发了大量智能设备辅助生产,在保证了科学高效养殖的同时,极大地解放了人力资源。
在牧原智能装备制造车间,实践团了解到,智能装备的制造不仅需要机器统一加工,还离不开许多一线工人做精细化的焊接和组装。智能装备制造完成后,还将进行包括老化测试在内的一系列质量检测,这保证了智能装备的高效高质量产出。
参观牧原智能科技馆、牧原智能装备制造车间
5月4日晚,实践团召开了日评会和读书会。日评会环节,同学们对当日的参访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大家表示,“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级,可以帮助国家为农村输送高质量人才”、“牧原集团在养猪技术上精益求精,关注小猪生长的每一个环节,并用智能科技提升养猪效率,降低了农民们的从业门槛,用科技服务了人民群众”。读书会环节,同学们结合二十大报告中有关新发展格局、高质量发展、科教兴国和人才支撑的部分,从不同的角度分享了各自的学习体会。
内乡综合体沙盘模型和远程实时监测视频
5月5日上午9时,实践团来到内乡综合体——牧原集团第三代繁育基地。综合体集饲料生产区、楼房养殖区、屠宰工厂、产品运输部于一体,集约化生产模式大大提升了效率。其中猪舍采用楼房猪舍设计,相比传统平房养猪,楼房养猪可以节约用地90%以上,节约用水70%以上。同时,封闭式的分区管理、智能化控制通风,可以确保生猪与外来疫病完全隔离。在模型介绍棚内,同学们观看了猪场内部的远程监测视频,了解到了猪舍的实地情况,还参观了智能养猪器械的实物:可隔绝猪瘟的四层空气过滤网、精准测算食量的饲喂机器、代替人工的除粪机器人、每日8次巡视猪栏的智能巡检机器人……同学们纷纷表示智能科技对畜牧业产生了颠覆性的革新,给企业管理和技术工人的工作带来了便利。
同学们专心听工作人员讲解
随后,师生们来到肉食品城,参观年产量200万头的屠宰流水线。整条线自动化水平高,机器已经参与到高温去毛、肉质量检测等诸多工作,而内脏分离等较精细化的工作仍由人工完成,机器与人工并用,兼顾了效率与质量。同学们感受到,养猪场智能化程度不断提高,每一款科技产品都离不开技术原理和实践的紧密结合。
社会责任篇——实干带领行业发展,奉献推动乡村振兴
牧原集团总部
5月4日下午13时,实践团抵达牧原集团总部。跟随着讲解员,大家首先参观了总部双子楼。大楼门口立柱上“严以自律,勇于担当,追求极致,服务社会”的标语,让同学们初步感受到了企业的实干和奉献精神。进入大楼,映入眼帘的是壁画《祖国颂》,大厅两侧则写着“牧原基本法”和“牧原价值公式”,短短几行字承载了企业“回馈社会、带动更多群众富裕起来”的价值追求。
大厅旁是牧原集团为员工建立的免费书吧,讲解员介绍道,集团鼓励员工积极阅读,提升文化素质和综合素养,从而更好地创造社会价值。
同学们在牧原文化书架前驻足
在文化之旅中,同学们了解了企业保障人民的食品安全、实实在在创造价值、带动社会发展的经营理念和知行合一、勇于担当、与时俱进、探索未知的企业精神。
5月5日下午1时,实践团来到由内乡县政府和以色列索丽公司、牧原集团三方合作建设的中以农业园,农业园占地近2000亩,园中设有生菜、黄瓜等作物的无土栽培大棚和草莓培育中心,精准的营养配比、自动化的控温控湿条件培育出品质优良的农产品。
无土栽培生菜大棚
同学们了解到,牧原企业带领小农户发展现代农业,通过推进机械化、规模化、集约化的绿色高效现代农业生产方式,转变一家一户单独开展农业生产的传统模式,促进了农业绿色发展和资源可持续利用,有助于生态效益的提升。同时,农业园由政府和大型企业出资,大大降低了农民们的种植成本,给农民带来真真切切的收益,这体现了牧原企业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下午14时,牧原集团招聘负责人张明川,智能化部研发负责人杨俊鹏,财务经理、welcome欢迎光临威尼斯公司2022届校友张亭等一行与实践团师生进行了面对面座谈活动。会议分为公司介绍、校友成长分享、互动答疑三部分。校友分享部分,来自财务部的张亭和来自智能化部的王刘鄞分别从毕业季就业选择、就职培训、业务细节、公司未来展望等方面进行了分享,强调了他们选择牧原的原因——牧原通过搭建成长平台,使有志青年都能施展才华、成就自我。互动答疑部分,同学们非常关心企业价值导向和企业助力乡村振兴的具体做法等问题,负责人详细答复:企业以服务社会为价值导向,牧原企业推行了“5+”资产收益扶贫、就业扶贫、“聚爱助学”教育资助等做法,截至2022年,牧原依托猪肉产业链吸纳 10 万余名当地农民就业,“聚爱助学·金秋计划”也惠及六万余名大学生。
同学们与公司人员深入讨论交流
同学们深刻体会到“企业不应只着眼于经济效益,还要注重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的意义。牧原企业始终不忘初心,立志做高品质猪肉的生产者和社会进步的推动者,用科技创新带动行业健康发展,让公司成为社会真正需要的企业。同学们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自己身为新时代的北大人,应当在未来的学习中不忘初心,用知识带动学科进步,深耕于国家需要的领域,为社会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文化繁荣篇——文物讲述中原文明,月季盛放乡村美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南阳市古称宛,历史文化厚重,是楚汉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南阳市博物馆是南阳文化的荟萃,馆藏文物丰富,除“文明在宛”时间长廊展外,还有汉代陶狗、青铜文化、南阳玉器等多个专题展出。
5月6日上午9时,实践团抵达南阳市博物馆参观。走进博物馆,映入眼帘的是两幅巨型铜制画,一幅精细刻画了南阳五位历史文化名人的模样——光武帝刘秀、范蠡、张衡、张仲景、诸葛亮,另一幅则描绘了四大神兽: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三足金乌位居中央,威风凛凛。
拾级而上,一件件穿越时间的文物向我们诉说着几千年乃至几万年前的历史。古生物时代的恐龙蛋化石,打破了“恐龙和恐龙蛋化石不可能同时出现”的传统论断;新石器时代的石凿石锤、陶碗陶盆,无声地讲述着仰韶文化的光辉灿烂;夏商周时期南阳作为“夏人之墟、商周南土”,存留下大量的鼎和簋等礼器。这些礼器见证了王朝的更迭,历史的流转。
长3.6米的纳犸象牙齿化石
两汉时期是南阳群星闪耀的时代。汉武帝刘邦伐秦时将宛城团团围住,最后和平占领南阳,为称霸天下奠定基础;光武帝刘秀起兵于南阳,凭借军事地理优势,开启了东汉新政权;生于南阳的科圣张衡在众多科学领域都有建树;生于南阳的医圣张仲景用《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理、法、方、药的理论基础。同时,两汉时期,南阳兴修水利,助力农业;冶铁卓越,工艺精湛;商贾云集,富冠天下;艺术璀璨,画像砖、画像石等精美艺术品数不胜数。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南阳也展开了它更多姿的画卷。三国时期,刘备曾三次拜访“躬耕于南阳”的诸葛亮,北宋时期,范仲淹曾在此发展经济,兴修花洲书院。南阳位处中原,水路交通发达,有“南船北马,商旅兴盛”之谓,还留下了大量的精美瓷器——唐三彩、宋汝瓷、明清釉色瓷器等等,尽显艺术的繁华。
观毕,同学们加深了对中原文化的认识,不仅领略了中原文化孕育、萌生、发展、确立的近一万年浩浩荡荡的历史进程,还认识到中原文化是五千年中华文明的缩影,反映了中华文明发展的轨迹,折射出中国历史发展的脉络。
实践团穿梭于月季花坡
上午11时,实践团在南阳最大的月季种植基地——南阳世界月季大观园参观学习。
南阳——“中国月季之乡”,全市超过20万人从事月季生产,亩均收入1万元左右,年产值近30亿元,月季在这里是名副其实的“致富花”。月季产业不仅是南阳乡村振兴的助推器,也是农村和城市环境的美化师。南阳世界月季大观园,占地面积1543亩,共有中园、东园、西园三个园区,种植各类月季140万株,囊括南阳所有月季品种,还建设了包括北京园在内的6个外地城市展园。实践团特别在北京园和月季花坡驻足,不同颜色的月季镶嵌分布,美不胜收。
实践团在北京园“邀月门”前合影留念
从广阔的月季大观园中,同学们品味到了南阳独特的月季文化,它讲述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故事,展示了南阳坚持建设美丽乡村的丰盛成果。其他地区可以借鉴南阳大力发展月季产业的经验,因地制宜,走出一条产业兴盛和环境优美的乡村振兴之路。
结语——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南阳,位于长江上游,是河南省GDP总量第三大的城市。南阳市优渥的自然条件孕育了这里的人杰地灵,曾经的南阳一度成为中华文明发展的脉搏。近代以来,航运和铁运条件的缺失造成的工业发展缓慢,使河南省和南阳市逐渐远离了历史舞台的中央。进入新时代以来,河南省和南阳市积极寻找新的增长点。
这次实践团参观了中国养猪行业的领军企业牧原集团,不仅直接接触到了关乎中国人民肉食供应的企业一线,了解到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是如何从小农经济粗放农业逐步产业升级为现代化集约型大型肉食综合体,更是看到了河南省在经济建设的过程中因地制宜的发展战略,逐步利用自身农业自然条件的优越性建设了一套推动现代化农业发展的工业体系,从而更好地融入到了中国国内大市场的发展建设过程之中。
实践启新知,新知促实践。牧原集团“用信息智能促产业发展”的生动实践激励同学们脚踏实地学习基础知识,孜孜不倦探究数学前沿问题,勇闯“无人区”,勇攀“高峰”,立志为国家解决“卡脖子”难题。同时,同学们也深刻认识到技术只有运用于现实生活才能发挥应有的效用,要注重将抽象的知识与具体的生产生活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并积极思考科学技术如何更好的解决现实问题、造福人民群众,让知识给未来点亮一盏明灯!